消费增速远超预期 液化天然气(LNG)未来很抢手
今年第四季度以来,商品价格整体低迷,液化天然气(以下简称LNG)却一枝独秀,沿海气价大幅上涨超过1400元/吨,比前期涨幅高达42%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煤改气带来天然气消费的高速增长,这也使得LNG从传统认知的严重供过于求将逐步走向供不应求。笔者分析认为,近两年能在气价低点签订长约的企业未来将有望获得极好的利润。
年内气价仍将上扬
今年气价之所以能够大幅上涨,根本原因还在于LNG消费增速远超预期。
从我国LNG供给端看,主要分为自产气、管网进口气和海上进口气,分别占国内总供给量的66%、18%和16%(2016年数据)。由于过去几年,天然气需求增长大幅下滑,所以,无论是自产气还是陆上管网气的扩产规划都比较有限。今年前三季度,上述两者的增速分别只有8.3%和5.2%。远远无法满足国内LNG需求增量,其缺口只能由进口LNG来填补。导致前三季度我国LNG进口量已达2555万吨,几乎与去年全年相当,增速高达43%。
今年LNG增量需求主要来自于北方煤改气。今年华北各省的LNG消费增速普遍在20%以上,远高于全国增速。在工业用气方面,今年以来,全国已经改造4.1万吨燃煤锅炉,增加了20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;在民用气方面,目前已完成了276万户煤改气,如果以每户燃气取暖用气1300立方米测算,则第四季度新增LNG需求为18亿立方米,由此测算第四季度华北LNG消费量将增长至220亿立方米。
但上述地区单季度的管网和LNG满负荷输送能力也只有131亿立方米和40亿立方米,缺口高达49亿立方米。因此,需要从其他区域调拨LNG来填补,这也造成了整个东部地区LNG供需紧张。
尽管LNG价格猛涨,但笔者分析认为,即使未来LNG价格再上涨1000~2000元/吨,也不会导致政府对其进行价格调控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:首先,我国84%的天然气供给为管网气,其价格为政府定价,并长期锁定,并不会跟随LNG上涨,所以LNG涨价对下游民生影响有限。其次,
现有LNG产能中86%都掌握在三大石油央企手中,其签订长约的时点都在油价暴跌以前,价格普遍在4000元/吨以上,只不过由于照付不议合同的约束和保障国内供气安全的考虑,过去几年都是扛着巨亏在进口,近期气价上涨也仅仅是弥补其亏损,国家层面也难有很强的动力去限制价格上涨。再次,我国一直希望获得远东地区的LNG进口定价权,因此LNG价格相对市场化,国家较少干预。
市场逐步供不应求
展望未来,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速还将进一步加快。一方面,未来工业燃煤锅炉还需改造14.8万吨,是今年改造量的3.6倍;另一方面,华北地区还有2700万户民用煤改气未完成,是今年改造量的9倍。假设上述两项工程都在未来3年内完成,这将带来每年153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需求增量。
从供给端看,国内自产气未来很难有太快增长,大概率保持过去几年的平均增速6%。管网进口气也只有2019年投产的中俄东线和2020年的中亚D线。因此,笔者预计2019年需要新增LNG进口量1100万吨。
这也意味着未来国内LNG供需在淡季也基本能够保证周转率,在旺季则会出现明显的供给紧张,有望获得较高的售价和良好的利润。
从全球范围来看,2016年全球LNG产量约为3.4亿吨,未来3年的年均投产量在3000万吨左右。据有关机构预测,未来几年全球LNG需求增量很难超过2000万吨,但随着我国的需求爆发,预计全球每年真实增量也会升至3000万吨左右。所以,今年第四季度以来,除了北美和中东等资源地以外,全球LNG价格相比去年同期涨幅达到40%以上。
展望未来,笔者判断今明两年全球LNG还略有过剩,主要供给紧张将集中在旺季,淡季相对还会比较宽松。但2020年以后供需将进入紧平衡,上游资源价格有望迎来长期上涨周期。由于天然气无法存储,生产出来必须尽快销售,所以在目前供给还比较过剩的情况下,能够签订长约的接收站,未来就有望将气价锁定在比较低的水平。这无疑也就保障了这些接收站可以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内,都具备相对的成本优势,并获得较好的盈利。
接收站将成受益者
笔者分析认为,未来,LNG将成为能源领域中需求增速最高的子行业之一,未来LNG接收站也值得看好。
LNG接收站到底能实现多少盈利?笔者算了一笔账。以300万吨(40亿立方米)接收站为例,如果长协价格为2000元/吨(目前LNG均价的80%),即1.44元/立方米,接收储运成本预计为0.13元/立方米,以管输形式外售给临近的工业客户,管输费约为0.1元/立方米,售价在2.4元/立方米左右,相当于每立方米盈利在0.73元;以槽罐车液来液走的形式外售,气价约为3元/立方米,考虑到140元/吨的运费,则每立方米盈利一般会达到1.33元。对于大多数接收站来说,管输和零售的占比分别为70%和30%,则总毛利规模为32亿元,对应40亿元投资规模,无论是盈利能力还是项目投资回收期都非常可观。
从短期来看,主要受益者为现在拥有接收站的企业,如中石化、中石油和广汇能源。其中广汇能源由于规模较小,主要以槽车的形式销售,价格端的弹性最大。中石油、中石化主体销售以管网为主,价格弹性较小,但是随着周转率的提升,折旧成本会大幅下降,还可以采购更多的低价现货气来拉低原料成本,整体上也将受益。
从长期看,未来大量新建接收站的企业将成为最终受益者,如中天能源和广汇能源。其中,中天能源在山西、河北、湖北等省份布局了4家LNG工厂。公司还在筹建江阴和粤东LNG中转储备站与LNG物流集散基地,预计分别于2018年年中和年底投产。
值得一提的是,新奥集团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的民营LNG接收站,也值得关注。
(文章来源:国际燃气网)